环亚集团

      欢迎来到广东环亚集团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热线:020-38797541 语言选择:中文 | ENGLISH

      广东环亚集团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视频专区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深化绿电交易,促进“电-证-碳”联动

      2024-03-20 11:09:36 来源: 林伯强文章 广东环亚集团整合

      国际绿电交易制度经历了财政补贴到配额制+绿证 ,再到市场化交易的过程 。当前,中国绿电交易仍在试点阶段,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尚不完善 。推动绿电交易 、绿证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电-证-碳”)的衔接联动,成为绿电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构建这一联动机制是一大挑战。


      绿电与绿证有两种交易方式:“证电分离”与“证电合一”。在“证电分离”下,企业购买绿证并不意味实际使用绿电 ,可能仅为满足能源配额或国外需求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证电合一”要求电网必须做到实时消纳和调度,增加运营成本 。因此 ,现阶段两种方式并存 ,但随着电网技术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提升,“证电合一”将成为主流。



      中国的绿电市场与碳交易市场紧密联动。这种联动机制有助于推动绿电交易的市场化进程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为碳减排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手段。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绿电交易将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碳电价格传导机制是绿电市场与碳交易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煤电度电成本上升,这使得绿电在价格上的劣势相对减弱,进而激发了企业购买绿电的积极性。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绿电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电力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电力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 ,火电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这促使电力企业更加倾向于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从而推动电力系统的结构优化。绿证作为绿电属性的详细记录 ,为碳减排量的核销提供了现成的、精确的方式。若绿证的碳减排属性得到官方认证,那么绿证交易与碳交易市场之间的衔接将更加紧密 ,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诸多挑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导致低成本大规模绿电输送困难,特别是“证电合一”方式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输送能力 。绿电和绿证供需地域分布不均 ,长三角 、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急需绿电,而供应主要来自“三北地区” ,这增加了远距离输电的难度 。目前 ,“证电分离”因无需受物理电量输送限制 ,更受东部企业青睐。但随着市场交易制度及电网技术的完善 ,“证电合一”将逐渐成为主流,实现“把电变绿”的目标指日可待。



      “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一:碳电价格传导机制存在明显的不畅,导致电价信号在市场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由于电力市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碳成本尚未能有效通过电力市场传递给消费端。当碳价上升导致成本增加主要由火电企业承担时,可能引发成本倒挂,降低企业发电的积极性。这种传导不畅使得碳价信号无法有效缩小火电与绿电的价格差距,进而削弱了绿电的市场需求,影响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绿电的零碳属性目前缺乏官方认证 ,成为制约其市场发展的另一大瓶颈 。由于缺乏明确的官方文件和核算方法,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无法体现绿电的零碳优势。这导致购买带绿证的绿电无法为企业带来碳排放抵扣的实际益处 ,无法有效刺激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同时,外向型企业购买绿证或绿电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采购方的要求 ,若国外碳关税不认可国内绿色证书的零碳属性,将削弱其购买意愿 。实现国内绿证与国际碳关税的相互认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绿证价格高昂且国际认可程度不高,也是当前绿电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根据绿证认购平台数据 ,中国光伏和风电补贴绿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绿证 。使得有绿证需求的企业更倾向于购买国际绿证,而非国内绿证。这不仅影响了国内绿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导致企业支付更高的解释成本或碳成本。因此 ,降低绿证价格并提高国际认可度 ,是推动绿电市场发展的关键举措。


      四 :环境价值的界定标准与核算机制尚不完善,也制约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环境价值的变现。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出售绿电、绿证或CCER来实现环境价值变现 ,但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限制,可能导致环境溢价的重复计算和盲目投资。完善环境价值界定标准和核算机制,对于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应推动绿证 、绿电与碳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 。通过设计科学的互认机制和抵扣方式,将绿电购买与碳排放核算紧密结合 ,使绿证成为企业碳排放抵扣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界定各类市场的交易边界 ,避免环境价值在不同市场间的重复计算,确保环境权益的唯一性 。


      二:提高输电通道的利用率 ,完善绿电交易体系。推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优化储能布局,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 ,推动绿电就近消纳及跨区域交易,构建全国统一市场的绿电交易价格机制和追踪配套机制 。


      三:应疏通碳电价格传导机制 ,优化碳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完善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逐步实行有偿拍卖机制 。同时,提高电力市场化程度 ,促进碳成本向消费端转移,增强绿电的市场竞争力。


      四:在技术应用方面,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市场耦合和数据共享,确保绿色价值交易和归属的唯一性。在国际合作方面 ,积极推进绿证碳减排量的国际互认,提升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购买绿证和绿电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同时 ,加强监管力度 ,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深化绿电交易,促进“电-证-碳”联动

      2024-03-20 11:09:36 来源: 林伯强文章 广东环亚集团整合

      国际绿电交易制度经历了财政补贴到配额制+绿证,再到市场化交易的过程。当前,中国绿电交易仍在试点阶段 ,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尚不完善。推动绿电交易、绿证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电-证-碳”)的衔接联动 ,成为绿电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构建这一联动机制是一大挑战。


      绿电与绿证有两种交易方式 :“证电分离”与“证电合一”。在“证电分离”下,企业购买绿证并不意味实际使用绿电,可能仅为满足能源配额或国外需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增加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 。“证电合一”要求电网必须做到实时消纳和调度,增加运营成本 。因此,现阶段两种方式并存,但随着电网技术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提升,“证电合一”将成为主流。



      中国的绿电市场与碳交易市场紧密联动。这种联动机制有助于推动绿电交易的市场化进程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为碳减排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手段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 ,绿电交易将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碳电价格传导机制是绿电市场与碳交易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煤电度电成本上升,这使得绿电在价格上的劣势相对减弱 ,进而激发了企业购买绿电的积极性 。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绿电市场的繁荣 ,也推动了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电力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电力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 ,火电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这促使电力企业更加倾向于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而推动电力系统的结构优化。绿证作为绿电属性的详细记录 ,为碳减排量的核销提供了现成的 、精确的方式 。若绿证的碳减排属性得到官方认证,那么绿证交易与碳交易市场之间的衔接将更加紧密 ,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目前“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诸多挑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导致低成本大规模绿电输送困难,特别是“证电合一”方式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输送能力。绿电和绿证供需地域分布不均 ,长三角 、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急需绿电 ,而供应主要来自“三北地区”,这增加了远距离输电的难度 。目前 ,“证电分离”因无需受物理电量输送限制,更受东部企业青睐。但随着市场交易制度及电网技术的完善,“证电合一”将逐渐成为主流,实现“把电变绿”的目标指日可待。



      “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碳电价格传导机制存在明显的不畅,导致电价信号在市场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由于电力市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碳成本尚未能有效通过电力市场传递给消费端。当碳价上升导致成本增加主要由火电企业承担时,可能引发成本倒挂,降低企业发电的积极性 。这种传导不畅使得碳价信号无法有效缩小火电与绿电的价格差距 ,进而削弱了绿电的市场需求,影响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绿电的零碳属性目前缺乏官方认证,成为制约其市场发展的另一大瓶颈。由于缺乏明确的官方文件和核算方法,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无法体现绿电的零碳优势。这导致购买带绿证的绿电无法为企业带来碳排放抵扣的实际益处,无法有效刺激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同时 ,外向型企业购买绿证或绿电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采购方的要求 ,若国外碳关税不认可国内绿色证书的零碳属性 ,将削弱其购买意愿。实现国内绿证与国际碳关税的相互认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绿证价格高昂且国际认可程度不高,也是当前绿电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根据绿证认购平台数据,中国光伏和风电补贴绿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绿证 。使得有绿证需求的企业更倾向于购买国际绿证,而非国内绿证。这不仅影响了国内绿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导致企业支付更高的解释成本或碳成本。因此,降低绿证价格并提高国际认可度 ,是推动绿电市场发展的关键举措 。


      四:环境价值的界定标准与核算机制尚不完善,也制约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环境价值的变现。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出售绿电、绿证或CCER来实现环境价值变现,但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限制,可能导致环境溢价的重复计算和盲目投资 。完善环境价值界定标准和核算机制,对于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针对“电-证-碳”衔接联动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应推动绿证、绿电与碳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通过设计科学的互认机制和抵扣方式 ,将绿电购买与碳排放核算紧密结合,使绿证成为企业碳排放抵扣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界定各类市场的交易边界,避免环境价值在不同市场间的重复计算,确保环境权益的唯一性。


      二:提高输电通道的利用率,完善绿电交易体系 。推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优化储能布局 ,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推动绿电就近消纳及跨区域交易,构建全国统一市场的绿电交易价格机制和追踪配套机制。


      三:应疏通碳电价格传导机制,优化碳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 。完善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逐步实行有偿拍卖机制。同时,提高电力市场化程度 ,促进碳成本向消费端转移,增强绿电的市场竞争力 。


      四 :在技术应用方面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证国际互认 。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市场耦合和数据共享 ,确保绿色价值交易和归属的唯一性。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推进绿证碳减排量的国际互认,提升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购买绿证和绿电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 ,打击市场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关于环亚集团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资质信息 荣誉信息
      精品案例
      电力线路应急抢修系统(ERS) 施工建设
      核心技术
      电力线路应急抢修系统(ERS) TS新碳纤维导线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0-38797541

      在线QQ:

      在线邮箱:hfpowerzmx@126.com

      邮政编号:511400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直街148号体育西苑302房

        XML地图